浙江省嵊州市机电工程学会成立于1984年,是一个跨行业的群众性学术团体。嵊州市钢铁厂是市25家重点骨干企业之一,现有职工285人,固定资产2100万元,企业从1990年筹建开始,1992年第二期技术改造,直到1997年的第三期技改,都是在市科协和机电工程学会的帮助下完成的。
1990年上半年,为了解决全市用电不足,用电负荷率低等问题,当时县政府打算创办一家高能耗乡镇企业。县政府把可行性研究和筹建任务交给了科协。科协组织机电工程学会有关科技人员,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,提出了可行性报告,并协助厂方领导做好设计、施工各项工作。投资170万元的嵊县钢铁厂,于1991年6月份正式投产。为了增加产量,降低电耗,1992年下半年,机电工程学会又帮助完成了该厂第二期技术改造,将原来的1.5吨炉改成3吨炉,并开设了制氧车间,产量每月增加20多吨,1993年月利润高达67万元,成为全市乡镇企业的佼佼者。作为“千厂千会”活动的一个项目,从1997年初开始,学会又承担了钢铁厂第三期技改的技术设计、设备订货、安装、调试等任务。这次技改投资大,工作量多,分机、电两块,共有24个课题,全部由机电学会包揽,并且签订了书面协议。经过近一年的努力,技改工程于今年初如期按计划完成,投资2200万元,使钢铁的年产量增加到35000吨,年产值达7000万元,并大幅度降低了电耗、成本。该厂从而成为全市的重点骨干企业,在谈到钢厂的现状时,厂长邹庆忠深有感触地说,没有科协和机电工程学会的帮助,钢厂就不会有今天。
回顾学会与钢铁厂近十年技术协作经历,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。
1.搞协作必须有好的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。学会理事长尹在余同志始终把抓项目协作放在学会工作的首要位置,这位供电局的副局长、工程师,平时工作十分繁重,他把休息时间全部用在钢厂的技术改造上。从项目考察、调查论证、设备订货、安装调试,他都一手抓,确保了技术协作的顺利进行。与领导重视相辅相成的是:要做好协作项目必须由专人负责实施。学会是一个松散的学术团体,会员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。嵊州市钢铁厂技术力量十分薄弱,而技改任务又十分繁重、紧迫,光甲方提出的设计图纸就有30多张,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?厂方聘请了学会会员、已退休的原电机厂厂长俞士忠同志担任具体负责人,俞士忠同志懂技术、有经验,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,一心一意搞协作,使许多技术协作项目少走弯路。所以,有好的带头人和全身心投入的项目实施负责人,是相当关键的。
2.项目实施要广泛论证,实事求是。科技协作项目要对厂方负责,不能盲目地贪大求全,必须注重经济效益。
3.把企业的利益放在任何工作的首位,事事处处为企业着想。改造项目大件设备较多,如电弧炉、行车、变压器、制氧机等,如何选择质量优良、性能合适、技术先进的设备,是技改项目的重要一环,直接影响技改项目能否成功,能否发挥最佳效益。学会负责项目协作的同志为企业着想,宁可增加自己的工作量,广泛搜集厂家资料,同一种设备至少提供6—8家生产厂家的信息、价格、性能、技术参数,整理汇总提出建议,供厂长决策。重要设备组织人员到厂方考察,与厂家一起,根据本项目实际需要,提出修改意见,如变压器,是技改项目的重要设备,学会理事长亲自带队,跑了10来家生产企业,最后选择了较为满意的变压器,节约了大量资金,改善了性能。